雅昌首页
求购单(0) 消息
陈玉圃首页资讯资讯详细

【观点】画与诗.书小议

2006-10-20 16:08:56 来源:
A-A+

中国画本是文人余事,所以古时画家多兼诗与画,于是中国画逐渐与诗`书交融,而形成了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独特的综合艺术形式。

   苏轼评史称“画圣”的诗人王维说:“味摩诘之诗,诗中有画,观摩诘之画,画中有诗。”后世遂以“诗中有画,画中有诗”作为品评诗画的重要审美标准了。

  王维的画,传世者稀,然而读其诗:“明月松间照,清泉石上流”,“竹喧归 女,莲动下渔舟”,“白云 望合,青霭入看无”,“欲投人宿处,隔水问樵夫”等,确乎是境界幽深,诗中有画。

  而后世画家非惟求“画中诗意”渐次于画上题诗,使画意诗境相照,必至尽情而已。如明唐寅画《秋风纨扇图》复画上题诗:“秋来纨扇合收藏,何事佳人重感伤,请把世情详细看,大都谁不逐炎凉?”画家由美人纨扇,联想世态炎凉,使画中境界因诗而外延,诗情画意更见幽深。又如清郑板桥题画《一枝竹十五片葉呈七太守》诗曰:“敢云少少许,胜人多多许;努力做秋声,瑶窗弄风雨。”使观赏者从诗及这一枝竹十五片葉中能品味到以虚写实,以少胜多的东方审美意识!禅家说:“以须弥纳芥子中。”画家笔下的一葉秋声不正可以极天地四时之变吗?再如近代的大画家齐百石画《不倒翁》曰:“能供儿戏此翁乖,打倒休扶快起来;头上齐眉纱帽黑,虽无肝 有官阶。”凡此种种精彩,可谓举不胜举!

  至于书与画,且不说“书画同源”,仅以数千年国人以毛笔为书写工具而言,征诸古人,欲求书之步精妙者亦不多见。何况画家多文人,岂有不擅书者,如唐之画家薛稷,宋之赵孟頯米南宫`苏东坡,明之董其昌`文征明,清四王务恽,近代之吴昌硕`黄宾虹,哪一位不是书法大家?所以古画家不仅要诗好,而以诗题画,尤其需要书妙,不仅诗情画意相照,尤其要使画韵书风交辉,而且书画皆用毛笔以线造型,所以“书意入画”也是很自然的事了。

  董其昌说:“士人作画当以草隶奇字之法为之,树如曲铁,山如画沙,绝去甜俗蹊径乃为士气。”正是对“书意入画”格致的肯定。当代画家多受西式教育,传统文化相对受到冷落,且素描教学多以块面造形,而与国画以线造形艺术观念大相径庭。日常书写以硬笔取代毛笔,而使国人相对远离了毛笔书法艺术的普及教育。凡此种种,导致中国画发生变异,画与诗,书正逐渐拉开距离,“以诗为魂,以书为骨”的传统艺术主张受到严重挑战。联想到日本“南画”在西方文化冲击下逐渐沦落消亡的悲剧,而我传统民族绘画的代表国画的前景如何,不能不引起我们的忧虑。

  从现实的状况看,要使当代画家,具备前人那样深的诗学修养和书法水平固然不易,但退而求其次,而要求当代画家有计划的多了解一点传统文化,研究一点传统诗文及其理论,并拿出专门的时间修炼书法,这对于维系传统中国画艺术的命脉来说不仅十分重要,而且是切实可行的。我们不妨用取精用宏的方法去认识传统,把握诗书之于绘画的精神所在,并不一定要因袭诗书画三位一体的绘画表面形式,也未必要追求“树如曲铁,山如划沙”的艺术效果,但能细心品味诗艺术语言的高度凝练`概括`浪漫`夸张及其音韵锵然的节律美感,乃至于书法艺术中,用笔一波三折,轻重疾徐的线质美感,及其点划拂斫`聚散呼应的形式规律,融之于绘画,岂不“诗魂画骨”俨然犹在?

  其实,元以前画并无多款识 ,更不具备诗书画印之综合艺术形式,然而当我们看魏晋遗墨`两汉刻石`宋人绘画之时,会发现其皆以凝练笔致构幽深空旷之境,诗情`画意`书风尽融于一体,而展现了东方大国彪炳千古的绘画艺术风范!
凭心而论,谁也不想看到国画在西方文化冲击下步入日本难画逐渐消亡的后尘。而民族绘画的继承与发展有赖于对传统文化的研究与充分关注,可喜的是,我们的民族绘画仍然有着十分雄厚的群众基础,只要画界同仁同心同德,守住东方文化这条底线,则中国民族绘画的振兴亦指日可待!

  2004年10月 中国画家

  (文章来源:艺术家提供)



该艺术家网站隶属于北京雅昌艺术网有限公司,主要作为艺术信息、艺术展示、艺术文化推广的专业艺术网站。以世界文艺为核心,促进我国文艺的发展与交流。旨在传播艺术,创造艺术,运用艺术,推动中国文化艺术的全面发展。

联系电话:400-601-8111-1-1地址:北京市顺义区金马工业园区达盛路3号新北京雅昌艺术中心

返回顶部
关闭
微官网二维码

陈玉圃

扫一扫上面的二维码图形
就可以关注我的手机官网

分享到: