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斯文在焉:陈玉圃谈艺录》
何绍连 主编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陈玉圃简介
陈玉圃,号樗斋,七十岁后自号樗翁。1946 年生于山东济南,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、硕士研究生导师,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。
陈玉圃擅长山水画和花鸟画,少时师从著名画家黑伯龙、陈维信先生。1980 年考取广西艺术学院中国画研究生,师从黄独峰教授。曾先后任教于山东曲阜师范大学、广西艺术学院
、广西师范大学、南开大学等,从事美术教育及美术创作数十年。出版有个人画集多部,并著有《中国山水画画理》《国画写意四君子》《从传统走来——陈玉圃解析唐寅》《南
田画跋解读》《樗斋诗丛》《樗斋画谭》《樗斋自选格律诗百首》等。
陈玉圃先生是当今中国画坛植根传统而又自出机杼的大家,诗、文、书、画俱佳,他具备深厚的传统文化素养,儒、释、道三家思想熔铸一身,尤其深受老庄及禅学思想影响,作
品画格简淡、境界迷远、简劲平实、气韵灵动、不事雕琢。陈玉圃先生主张“画道无为”“无念为宗”。
本书是陈玉圃先生有关中国画的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,从“传统”“笔墨”“气韵”“鉴赏”四个中国画最根本的层面对其进行论述。同时,本书结合对古代经典作品的鉴赏,深
入浅出地梳理了有关中国画最核心的问题。书中陈玉圃先生与其学生的探讨尤为精彩,所谈内容多为对绘画的规律认知和艺术创作的切身体验、感受,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和学
术水平。此外,随书附有陈玉圃绘画创作视频二维码,读者可扫描书中所附二维码,观看陈玉圃先生的绘画创作过程,以直观的方式加深对书中内容的理解。
陈玉圃 《离天三尺三》
序言
文丨何绍连
摘自《斯文在焉:陈玉圃谈艺录》
中国画发展至今,传统文人画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。一直以来,传统文人画的发展同书法、戏曲等中国传统艺术一样传承有绪,有着自己相对独立稳定的笔墨系统和表达方式。自
五四运动以来,西方文化急剧涌入,给中国传统绘画带来了启示,也带来了困惑,以致不少人打出“改良中国画”“反传统”的旗号。20 世纪80 年代末,美术界各种思潮涌现,
中国画坛也一度躁动无序。时至今日,中国文人画如何传承与发展,一直是中国美术发展的重要课题。《斯文在焉——陈玉圃谈艺录》给了我们很好的启示。
陈玉圃先生钟情翰墨丹青,笔耕不辍,虽屡屡受挫,却坚不可摧。1976 年,他以一个农民的身份登上山东曲阜师范大学的讲堂,之后,考上广西艺术学院岭南画派大家黄独峰先生
的研究生,1982 年毕业后留校任教,后又调入广西师范大学。1997 年,陈玉圃先生离开广西,任南开大学东方艺术系教授。他桃李满天下,足迹遍布桂林的山山水水,其山水画
作深谙桂林山水意淡、缥缈之意境。其独有的人文品格和绘画精神,也深深地影响着广西画坛,历久弥新。
从少时起,陈玉圃先生便深受儒、释、道三家思想的熏陶,此为其艺术思想形成的一个重要原因。在广西艺术学院学习时期,各种艺术观念、“新”思潮的出现,也曾使陈玉圃先
生一度对自己的艺术方向感到困惑、迷茫。但长期对传统文化的反思,使陈玉圃先生最终悟得“画道”。他以禅心入画,摒弃物欲杂念,主张“画道无为”。他作画贵在真诚,以
深厚的人文学养、坚实的笔墨功力,心无旁骛地与古人、与天地自然神会,“清透近仙骨,雅淡脱尘俗”。加之他自出机杼的诗文、书法与画作相得益彰,互为表里,且有其不可
复制性和替代性,因而画作极具虚静、简淡、中正、谦和之大美。可以说,他是当代中国画坛的一座巍峨高峰。
笔墨当随时代,正如唐孙过庭《书谱》云:“贵能古不乖时,今不同弊,所谓‘文质彬彬,然后君子’。何必易雕宫于穴处,反玉辂于椎轮者乎!”自古书画同源,诚然,以此借
喻陈玉圃先生的艺术创作,不失为恰当的注释。
陈玉圃 《好弹无弦琴》
陈玉圃先生画作的谦爱、和谐之美正是当今社会所缺失的。用陈玉圃先生所说的“画道”来审视我们的绘画传统,则传承与创新的问题便迎刃而解。陈玉圃先生认为“欲求其画,
先悟其道”,“画道”是绘画须臾不可离的规律、法则,是呈现于一切绘画之中的普遍规律,就像天道、地道、人道、书道一样,是“进可卷舒六合,退可藏之于秘”的常道。
“绘画传统,指的是所有绘画发展变化中那不可变的存在”,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奔流向前,虽有往转滞流,却从未间断。我们并不反对艺术创新,相反,正如陈玉圃先生所说:“
凡是有形事物都在变化,因人而变化,因时代而变化,并在变化中提炼、升华、调整、完善。既然如此,传统文化艺术也应该有继承的部分,又有修正的部分,甚至有的部分可以
抛弃。”只有抓住事物的本质,弄清绘画之规律,才不会人云亦云,才会有坚定的文化自信!
优秀的中国传统绘画背后有深厚的哲学、美学思想和文化作支撑,与西方绘画属不同体系,不能简单地从构图、光影、形色等角度去解读。没有内涵的创新,是徒有其表的花架子
,经不起“画之大道”的检验,终将被遗弃。历史上优秀的中国画大家,首先都是优秀中华文化的传承者。他们传承优秀传统文化,并结合自身的个性修养,最终才创造出独具个
性的绘画风格。放到历史长河中,唐、宋、元、明、清,每个时期的绘画都是在继承前代的基础上而风格有致,各具特色。自古以来,中华文化都是在继承中发展的。
陈玉圃 《幽情不舍漓江岸》
何为“斯文”?何为“斯文在焉”?陈玉圃先生曾多次和我谈起:斯文是人类社会的灵魂,是人生之道,是绘画艺术之道,它不仅在兹、在彼,而且遍一切处,无所不在。文化是
一个民族的灵魂,认清自己民族文化的发展规律,在这个文化繁荣的时代,才能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造福人类社会!正如陈玉圃先生在书中所说:“从人类长远利益出发的中华传
统文化,应该是当今世界的大文化,它的广泛传播足以让整个世界更加理性、和谐地发展,最终给人类带来福祉!”
这也是出版本书的意义所在。
传统绘画与绘画传统
内文节选
传统绘画就是几千年来一代一代画家创作出的大量的优秀作品。我们去博物馆可以看到,历朝历代都有可以让人激动的绘画杰作,这些作品,我们称为传统绘画。传统绘画的样式
不仅因时代而不同,而且也因人而不同!于是,遂有内容丰富、形式多样、令人叹为观止的中华艺术宝库。不过,传统绘画是有形的东西,是多变的。凡是有形的事物都在变化,
因人而变化,因时代而变化,并在变化中提炼、升华、调整、完善。既然如此,传统文化艺术也应该既有继承的部分,又有修正的部分,甚至有的部分可以抛弃。
绘画传统,指的是所有绘画发展变化中那不变的存在。因为所有的继承、修正、完善和否定,都来自一个恒定的标准,我称之为“画道”,即绘画的根本规律。石涛说:“古者识
之具也,化者识其具而弗为也。具古以化,未见夫人也。尝憾其泥古不化者,是识拘之也。识拘于似则不广,故君子惟借古以开今也。”
明朝袁宏道在徐渭去世二十年后发现了他的诗稿,钦佩之极并极力赞扬宣传。徐青藤身后的大名与袁宏道的慧眼识英有必然的联系。袁宏道说:“往与伯修过董玄宰。伯修曰:‘
近代画苑诸名家,如文徵仲、唐伯虎、沈石田辈,颇有古人笔意否?’玄宰曰:‘近代高手无一笔不肖古人者。夫无不肖,即无肖也,谓之无画可也。’余闻之悚然曰:‘是见道
语也。’故善画者师物不师人,善学者师心不师道,善为诗者师森罗万象,不师先辈。法李唐者,岂谓其机格与字句哉!法其不为汉,不为魏,不为六朝之心而已,是真法者也。
是故减灶背水之法,迹而败,未若反而胜也。夫反所以迹也。今之作者,见人一语肖物,目为新诗;取古人一二浮滥之语,句规而字矩之,谬谓复古,是迹其法,不迹其胜者也,
败之道也。”
陈玉圃 《本意何曾逐富贵》
袁宏道的意思是,当今的诗人状物有一句写得很像,就以为是新诗,如果借助古人的“龀牙滥调”就以为是复古,他认为这只是“迹其法,不迹其胜者也”,即在学古人的表象,
而不是学其真正的过人之处。所以,他提出要“不法为法,不古为古”。他赞赏自己的老师王以明先生的诗,表面上没追求古意,本质上却古意盎然。这个古意就是艺术的核心,
我通常称为“画道”。
石涛也曾经说过类似的话,他说:“古之人未尝不以法为也。无法则于世无限焉。是一画者非无限而限之也。非有法而限之也。法无障,障无法。法自画生,障自画退。法障不参
,而乾旋坤转之义得矣。画道彰矣,一画了矣。”“限”在这里可以理解为秩序。石涛说古人未尝不讲究法,没有法这个世界就没有了秩序。他的“一画论”既不是从无立法,也
不是从有立法。实际上,这就像禅门的“有无俱遣,语默双亡”。“有无俱遣”,故可以从容中道。中道即天地之大道,如此当然就可以法无障、障无法,所谓乾旋坤转之意即在
笔间,从而“画道”彰矣,一画了矣!因此,石涛说得很明白,他的一画之法是为了彰显绘画中最根本的认识——“画道”。
陈玉圃 《富贵双鱼》
表象的石涛非常超前,似乎不那么尊重传统;表象的董其昌特别守旧,似乎不那么喜欢新潮。但是,两人异曲同工,他们都在探讨绘画的根本规律,也就是绘画的根本大道,我们
可以简称为“画道”。“画道”是对绘画的形而上认识,是成就传统绘画并贯穿于其中的精神内涵,也就是我们所认为的绘画传统。
恒常并能传而统之者非“道”其何哉!《中庸》曰:“道也者,不可须臾离也。可离,非道也。”“画道”者,亦绘画之不可须臾离也,可离,亦非“画道”。我们如以“画道”
为绘画传统,人将何以反之?
什么才是恒常之道呢?《中庸》说:“中也者,天下之大本也;和也者,天下之达道也。致中和,天地位焉,万物育焉。”“中”是什么?其实“中”是虚拟的,只是有了上、下
、左、右才引申出“中”。这和禅门所说的“空”基本相似。苏辙在《论语解》中说:“贵真空,不贵顽空。盖顽空则顽然无知之空,木石是也。若真空,则犹之天焉!湛然寂然
,元无一物,然四时自尔行,万物自尔生。”可见“中”也好,“空”也罢,好像无为,却无所不为。如此说来,它可以作为宇宙间最积极的协调机制,是左右天地运行的大秩序
。
古人认识世界,于诸多自然现象中首推秩序。如果太阳系失去了秩序,八大行星各自为政,那将会产生什么后果?如果一个国家没有了秩序,世界没有了秩序,那又将产生什么后
果?“中和”就是宇宙秩序,所以“致中和”之后,天地万物才会各安其位,才会生生不已。而各安其位、生生不已就是和谐。世界需要和谐,人生也需要和谐。
陈玉圃 《赤壁怀古》
我们把传统文化的和谐精神引申到绘画中,和谐就是绘画艺术所追求的终极目标。它符合人类的根本利益。失去和谐,人类将没法生存。和谐实在是至关重要的。获得和谐的前提
是“中”,因“中”而有和谐,则和谐之道就是“中”。不过,“中”并不是一个恒定的点,它因上、下、左、右的位置不同而灵动变化,就像我们走路时,左腿与右腿交替前行
以支撑身体的重心。“中”看起来似乎不存在,但它实际上左右着整个宇宙生命的运动。孔子有感于此,说:“天何言哉?四时行焉,百物生焉,天何言哉?”天一句话也没说,
春、夏、秋、冬就这样自然运转,动物、植物就这样自然生长。
绘画传统作为文化现象,其根本就是宇宙万物之道延伸到绘画中的审美之道。麻雀虽小,五脏俱全。一幅小画,就像是一个微型的宇宙,它的秩序感和大自然的秩序是一样的。进
一步说,画家的创作过程就是仿效大自然秩序运作的过程,画家本人也在仿效中不断接近大道、彰显大道,这才是宗炳所说的“以形媚道”。
目录
传统
笔墨
气韵
鉴赏
一、《河上花图卷》 二、《早春图》 三、《富春山居图》 四、《维摩演教图》与《女史箴图》 五、《采薇图》 六、《八高僧图》 七、《罗汉图》 八、《具区林屋图》 九、《溪山清远图》
关于桂林山水画
作品
相关图书
《中国山水画画理》
著者:陈玉圃
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
Copyright Reserved 2000-2024 雅昌艺术网 版权所有
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(粤)B2-20030053广播电视制作经营许可证(粤)字第717号企业法人营业执照
京公网安备 11011302000792号粤ICP备17056390号-4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1909402号互联网域名注册证书中国互联网举报中心
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粤网文[2018]3670-1221号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(总)网出证(粤)字第021号出版物经营许可证可信网站验证服务证书2012040503023850号